近年來由於人口高齡化的趨勢,老年議題最受注目,民眾特別擔心未來自己年老是否有失能的機率。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呼籲民眾,想到老都能保持體力、健步如飛,對於「肌少症」不能再當作正常老化,一定要有預防意識。
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陳亮恭教授今(1)日發表台灣本土的大型研究成果,以小腿圍作為簡易評估肌肉量的標準,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男女,男性小腿圍小於34、女性小於32公分,就有六成的機率會罹患肌少症。
陳亮恭教授解釋,骨骼肌會隨著你老化的過程越流失越快, 流失之後會造成你的肌肉量不足,隨著時間身體在力量、行走狀況,也都會越來越差,伴隨而來的就是跌倒、骨折以及失能的風險。
現行的肌少症診斷需檢測肌力(握力儀)、活動能力(行走速度),以及肌肉量(雙能X光測身體組成分析),其中肌肉量必須到醫院檢測,握力儀也不是人人可接觸得到,難以喚醒民眾預警意識。
全口缺牙患者,都是因為長期牙周病、蛀牙、咬合功能不良、臉部變形,甚至顎關節疼痛,前牙美觀的問題,或因其他意外導致牙齒全部或部分缺損,尤其牙周病為中老年人最常見之口腔疾病的一種,因此,中老年人易成為全口缺牙的患者。一般所採用的全口活動假牙穩定性與固持力不佳,咀嚼時容易搖晃,無任何牙齒的支撐,十分不便。為改善口腔內的不良狀況,包括牙齒的外型活動假牙、高度和上下齒列的咬合關係都矯正重建,將口腔內的現況做了一個全新的矯正即為"全口重建"。嚴重的通常都會影響飲食生活的品質,更進一步的引起消化系統及其他毛病,若是已經全部無牙或是僅剩不多牙齒的情況,建議需要作全口重建的計畫與治療,避免口腔及身體健康情形更植牙過程進一步惡化。全口重建的範圍很廣泛,因此治療的方式也就因人而異,唯有透過醫師仔細的診斷才能確立正確的治療計畫,進行全口重建的病人,往往是經年累月的咬合不正導致,故在診療上需花費較長時間,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地配合醫師的診療計畫,唯有病人和牙醫師的溝通配合,全口植牙才能順利的完成。
陳亮恭教授表示,依照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標準,台灣65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約達6.8%,男性的發生率也高於女性,相當於全台約有超過20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。本質上而言發生肌少症絕非短期造成,呼籲民眾從中年50歲開始關注,以免老年要面臨肌肉量不足的問題。
台北市立大學運微創植牙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強調,熟齡更該訓練肌力,像是練習深蹲能夠強化臀腿肌肉,避免跌倒。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也提醒民眾,要為老人家選擇,並且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,例如豆、魚、蛋、肉人工植牙、奶類,才有助於肌肉合成。而優質蛋白質的補充時間要在運動後立即補充,才能發揮增肌作用。
植牙是單就缺牙部位植入人工牙根,待骨整合好後,接出人工支台齒,製做牙冠。好處:不傷害其他寶貴的牙齒,直接解決缺牙問題。壞處:相較牙橋,植牙需要手術,費用較高且完成時間較長。人工植牙是骨頭內放置人工牙根,稱人工牙根,外面銜接假牙套件。一般假牙,是把健康的牙齒磨小,再做成牙橋,如果患者缺1顆牙,需製作做3顆假牙佩戴,缺3顆牙,就必須製作5顆假牙佩戴,這樣一來,必須犧牲掉旁邊健康的牙齒,所以為了保存健康完好的牙齒,應選擇在缺牙部位放置人工牙根到骨頭裡面,再製作精美假牙。
留言列表